秘电奇谈>修真>从美强惨到傻白甜 > 第23章 十四章 万物为铜
    方丈岛三山二海一渊一国,青冥山外,其余六大仙域掌门听到这则新闻,都露出了迷惑的表情。

    ——肉身历练?这是哪年代的玩意儿了?

    就算是寿元漫长,一个抵八个的法修,对于一两千年前的事情也很难有什么印象了,尤其是大家都不太想回忆的事情。

    想当年,世上第一只著名的大妖还未横空出世,阳灵根也还未回归修真界的时候,法修们或许是清雅的日子过得太久了,有些腻味,用俗话说就是淡出鸟来,于是便开始想象创造,大搞思想进步。而那时候,道上最先进的理念就是苦修了。苦修苦修,精髓就在一个“苦”字。对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来说,什么最苦?

    人间烟火。

    所以,做凡人就是苦修,苦修就是做凡人。在修练这件事上她们是认真的。不要模拟游戏,也不要微服私访的凡界游,而是让自己变成个真正的凡人,吃喝拉撒的凡,生老病死的人,唯有如此,才能达到苦修境界。本来凡人种种不幸不乐不洒脱,一辈子忙遭遭的,不就为供着那副累赘的身子么?要吃要喝还要抓紧享受,怕伤怕痛还怕求而不得,这便是八苦之源,万恶之根了。要下凡苦修,就先背上那副混浊肥重的皮囊,否则修来修去都是骗人的。

    经过无数失败和尝试,她们还真找到了化神奇为腐朽的办法,便是护住灵府,然后切断与外界的一切灵气接触,类似凡界和尚的绝食修行,经过一段足够长的时间,她们的仙体失去灵气的循环滋养,便会开始倒退,有如江水流竭,鲜花枯萎,大地干涸,绿洲慢慢地变成荒漠。

    这其实就是寿元将尽,天人五衰的过程,不同的是,真正寿尽时,是灵根已无法再吸纳炼化灵气,从根上开始枯萎,不可逆转,不可挽留,而苦修者灵根尚且健壮,只要重新吸收灵气,在体内循环,便能很快恢复原本的金玉之体。此外,寿元将尽者外表急剧衰老,如风中残烛,随时可能熄灭,但苦修者纵然仙体退化,灵根还好好的,因此能保持青春少年的体魄,短则十年,长则数十年。到后来她们还研究出了模仿凡人生老病死的方法,在凡尘中打滚几十年,直到“死”后被埋了,再从地里爬出来,拍拍土,乘云驾鹤回老家去也。

    可不怪凡界那么多死后成仙的传说是哪来的了。

    但前文已经提到,这些都是多早以前的老黄历了。自打苍劫灵君把她的灵宠培养成了制霸三山的妖王,法修的好日子就过到了头,在修真界就已经够苦了,再没人去折腾什么肉身苦修。所以没事取什么“殃”啊“劫”的道号,又是信了凡人的鬼,说贱名好养活。

    那些糟心的旧事也不必再提了。总之,肉身苦修这一道,在修真界千百年前就已经翻篇了。后人回想起来都是祖宗吃饱了撑的,一批接一批,带着视死如归、大义凛然的表情,跨出了迈向凡界的脚步,口中还称:“未成人,何以成仙?”意思是没有做过人,怎么知道如何做仙。

    这话细想来其实好没道理:阴灵根生下来就能吐纳灵气,打从一开始便与凡人不同,完全两个分支,哪来的先后呢。难不成凡人也要说一句:“未成猴,何以成人”吗?

    凡人的水平真是永远都估不到,他们还真有个人物举一反三,说了一句遗臭万年的:“不知为兽,何以为人”。这又是凡界的一段龌龊史,此处就不表了。

    那些年,前往凡界肉身历练的元君们留下的多是些叫人看了皱眉侧眼,憋出一声:“呃……”然后挥挥手无话可说的事迹。倒也没什么太出格的事,只是后人均想不通她们那一番折腾,除了百般出丑,千般丢人之外还有什么意义。当初这种苦修之风就发源于青冥山,而其它仙域本着对青冥派的尊崇盲目跟风,最终全部跑偏,写下了修真界的一大段丢人历史。至今都一千多年过去了,冷不妨青冥派又传出了肉身历练的消息,各大掌门心里均是咯噔一声:“又,又开始了?”

    可恨的是,青冥派至今仍是七大仙域之首,怕不是又要领着大伙再跑偏一回?

    对于那些不太体面的往事,从来都是掌门传掌门,像虚宁元君这样区区一个洞天护法,还是新上任的,本不该了解太多。然而青崖洞的藏经阁早早教会了她太多,因此她的心情,比之其余十位下放的姐妹还要低落。

    一一零年夏至,晴。枯风华独自踏上了那条“青崖古路”。

    依据古风,每一名苦修者都要从一条偏僻的小路离开宗门,不得走大道,不得御器、行空,只能着一身素衣步行下山,无亲友相送,无身外之物。在这条路的尽头,会有一道小小石碑,上刻“尘路”二字,意味着从此处踏出宗门,便是由仙入凡,一路红尘,无依无傍。

    千年后,曾经无数前人踏过的小径早已荒草丛生,难以寻觅。但那十一位元君所属洞天,还是费了一翻考古的功夫,把那六条古道的位置找了出来。这六个洞天都是家大业大历史厚重的法修宗门,哪怕是如此含怨不愤之事,她们也还是做得很认真,无尘洞甚至还把不小心建在古路上的一排弟子舍给拆了,至于其它各洞移土石、除杂草等等自不必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