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电奇谈>都市>民国之文豪崛起 > 1042【新年新困境】
    1944年的元旦过得很不好。

    张谋之拿出一沓报表,甩在桌上唉声叹气地说:“唉,这些工厂都得关闭,不关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关吧,”周赫煊没有看报表,而是说道,“工人的遣散费要给足,不够的那些我来出。仓库里囤积的货物,我以出厂价全额购买,捐给各省受灾老百姓。”

    “我那份也捐了吧,”张谋之感觉有些心灰意冷,他扭头看了看外边,低声道,“明诚,你说这国民政府还有救吗?等抗战胜利,怕不是共党坐天下了。”

    “泰山放心,我自有安排。”周赫煊说。

    “我相信你的眼光,”张谋之低声说,“要不,我们先悄悄给共党送些物资,提前打好关系?你应该能联系到共党吧。”

    “共党组织严密,我只能通过民盟接洽。”周赫煊道。

    张谋之说:“仓库里那些积压的货物,我全都捐了,你帮忙联系联系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。”周赫煊点头道。

    抗战初期,大后方的工厂数量还不到100家,至1942年发展至顶峰1000多家,但1943年急转直下,只剩下900多家工厂。

    现在刚刚进入1944年,大后方再次迎来工厂倒闭潮,一下子又关闭了百来家。

    周赫煊当初在四川投资的工厂,如今已关闭三分之一,长期停工三分之一,剩下的工厂也只是艰难维持而已。

    工厂大量倒闭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    第一,法币贬值,工厂资金不足,三角债遍地皆是。

    第二,物价飞涨,社会购买力下降。工厂生产出的商品卖不掉,而老百姓想买又买不起,导致大量紧缺商品烂在仓库里。

    第三,政府限价。这本来是用来控制物价的政策,却造成工厂卖多少产品就赔多少。

    第四,政府管控。许多日用品和工业品都是政府管控物资,而这些往往又是原材料,政府管控导致大量工厂无法获得原材料。

    第五,交通不便。战争导致交通各种中断,原料运输费用大增,且经常不能按期运到工厂。

    第六,政府专卖。烟、糖、盐、火柴等日用品都是政府统销统购的,强制低价收购,且贪腐横行,工厂根本没有利润可言。